你听说了吗?
就在漳州科技馆南门广场
一架线条凌厉、气势磅礴的
1:1比例复刻
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威龙”!
战斗机模型赫然矗立——
歼-20(代号:威龙)
外形尺寸:
全长约21.2m;翼展13.01m;全高4.69m;机翼面积73m²;
展开剩余83%作战半径:2000公里
航程:5500公里
速度:2450千米/每小时(2马赫)
首飞:2011年1月11日
服役:2017年3月9日,正式列装中国空军作战部队。
歼
20
歼-20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先进的隐身能力。模型的表面处理精细,展示了几个关键隐身技术原理:
1、外形隐身:整个机身由多个连续的大平面构成,棱线走向经过精密计算,能将敌方雷达波束导向特定、狭窄的角度反射出去,而非直接反射回雷达源。机翼、尾翼边缘相互平行,进一步优化散射。
2、吸波材料应用:模型虽无法完全复现真实战机的隐身涂层,但其深色哑光表面处理模拟了RAM的作用原理——通过吸收入射雷达波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消散,而非反射回去。
歼-20代表着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模型虽为静态,但其尾部喷口的设计精准反映了为适配国产先进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所做的优化。这些发动机提供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强大的机动性,是“威龙”制霸长空的基础。
歼-20作为第五代战机,其信息感知与融合能力同样顶尖。模型座舱罩的设计为飞行员提供广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集成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和遍布机身的光电/红外传感器(EODAS/EOTS系统),如同为战机装上了敏锐的“眼睛”和“耳朵”,能在远距离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攻击。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面对国际五代机技术垄断的严峻挑战,中国航空人未雨绸缪,以“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的创新理念,前瞻布局新一代战机。
歼-20的研制,开启了一场数字化革命——国内首次实现全三维模型贯穿全过程,彻底告别纸笔与实物样机,以“无纸化、数字量传递”重塑研发体系。设计发图初期困难重重,但团队凭借“明知山有虎”的拼劲,数月完成全机结构数字化设计。
歼-20研究、设计团队前瞻性前瞻的探索,为中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图为紧张的现场会。
在歼-20的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多次推倒重建,始终确保歼20的质量、性能第一。
然而,追求极致性能的征程充满抉择。为获得质的飞跃,团队多次忍痛将已有设计“推倒重来”,从全新的机电系统架构到具有长远眼光的开放式软硬件架构,每一次推翻都意味着巨大返工与节点压力。但“质量第一、性能第一”的信念从未动摇,工程师们日夜奋战,甚至甘愿推迟首飞以确保最优方案。
正是这种数字化赋能的效率突破与不惜代价追求卓越的执着,共同铸就了歼-20的超短研发周期与非凡性能,最终威震苍穹,实现了中国航空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即刻启程!
亲临漳州科技馆——
近距离观察中国航空工业巅峰之作
在冷峻的线条之间,
品味工业设计背后的挑战与智慧
探索隐身战鹰背后的科学奥秘,
想象它翱翔天际守护蓝天的雄姿,
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
为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护航,
展望科技强国梦!
参考资料来源:兵工科技等
| 内容来源:兵工科技、漳州科技馆等
| 图文编辑:小编微微
●
●
●
发布于:福建省长宏网-中国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网-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