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发现血压高,第一反应就是肝火旺了,肝阳亢了,于是就会吃一些清肝、平肝的中成药,或者吃几片降压药。但绝大多数患者都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血压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把人体的血管比作水管,时间久了,流通就不是很顺畅,这种情况多数要么是水压不足了,输水的动力不足;要么是水管堵塞了,水流减少。
血压升高,道理也是一样的。中医认为,身体为了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会“代偿性”地升高压力,其背后的病机并非只有“肝阳上亢”一种。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常见的高血压至少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症型,调理思路和用药也大不相同:
1、肝阳上亢型: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类型。
表现:头晕头痛(尤其胀痛感),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导致肝阳过于亢盛,气血上冲于头面。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方中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潜阳镇逆;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益母草、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补益肝肾。适用于阳亢风动明显者。
2、气虚血瘀型:
表现:头晕头痛(多为隐痛或刺痛),气短乏力,精神疲倦,心悸失眠,活动后加重,面色偏暗或口唇青紫,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弱。
核心病机:心脾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导致血行缓慢、瘀滞脉络,身体为保障供血而代偿性加压。
常用方剂: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推动血行为君药;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
作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适用于气虚为本、瘀血阻滞明显者。
3、痰浊中阻型:这种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表现:头晕头重(如裹布帛),胸闷脘痞,恶心欲呕,食少多寐,体胖身困,舌苔白厚腻,脉滑或弦滑。
核心病机:过食肥甘厚味或脾虚失运,导致痰湿内生,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壅塞脉络。
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止眩晕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橘红理气化痰;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作用: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熄风。适用于痰湿壅盛、上蒙清窍者。
当然了,高血压患者在实际临床中常兼夹多种证候(如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气虚兼痰瘀互结等),证型远比这三种复杂。所以临床用药需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加减,才能实现更精准、更有效、更个体化的中医调理,真正“治本”而非仅仅是“降压”,切勿一见血压高就盲目清肝泻火。
长宏网-中国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网-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