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2.2亿,高技能人才超7200万高素质技能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
金秋时节,在位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的赵增权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首席技师赵增权正和博士徒弟王方祥向攻关课题发起冲锋。
图为赵增权(右一)和王方祥(左二)等创新团队成员在对“解决油管内壁除锈效率低的难题”攻关项目进行讨论。
5年来,大国工程频繁上新,经济发展再添强劲动能,一个个“第一”“首次”的背后,是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2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技能人才支撑。
作为集团评聘的首席技师,49岁的赵增权不仅每月有4000元技能津贴,还当上了“博导”,更有创新话语权。此前,他曾一度因为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感到迷茫。改变,源自一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展开剩余72%2022年3月,“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将职业技能等级由原来的五级扩展为八级,在原有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同时,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双向比照认定,支持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价,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像赵增权一样拥有了广阔舞台,迎来了“升级人生”。“十四五”以来,我国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他们中有不少人,拿到的工资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差不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
成长有通道、待遇有保障、价值有认同,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在各行各业加速形成。
2024年10月12日,2024年上海市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新华社发(谢鑫摄)
走进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库卡学院,一场聚焦机器人领域的培训正在进行。接线、零点校准、启动机器人……100多名学员分组实战。这是广东省首个在机器人领域落地的产教评一体化试点项目,实训两个多月后,学员就能实现“培训合格即就业”。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闭环。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目前,全国有2440所技工院校、2.9万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05个公共实训基地,为劳动者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服务。5年来,累计有超4200万人次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高度决定了产业高度。比亚迪济南基地,“1分钟下线1台新能源整车”的产业效率,得益于校企合作的人才托举;杭州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年均超5万人次数字技能人才的培训供给……充沛且专业的技能人才,让制造业由大到强、攀高向优的步伐坚定有力。
智能制造单元的协作机器人以0.1毫米精度装配微型零件;选手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将界面创意一点点变成可视化原型……9月19日~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这场3420名高手同台竞技的技能“全运会”,让技能效应持续释放。
2025年9月20日,选手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项目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每年有上千万人次在切磋中砥砺技艺、在比拼中尽展才华。
2022年和2024年,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共获得57金、12银、8铜和13个优胜奖,金牌榜、团体总分蝉联世界第一,中国技能健儿闪耀世界技能之巅。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能照亮前程”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不断壮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力。
来源:全国总工会
发布于:北京市长宏网-中国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网-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