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后台收到不少留言,都是老板们说建行惠懂你续贷时栽了跟头
明明还款没逾期,也没亏损,到底哪里出问题?”
系统只显示“评分不足”,连个具体原因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你在银行眼里,价值太低、风险太高。
很多老板被“拒”不是因为不还钱,而是没在银行系统里讲好自己的故事。
银行觉得你“不香了”
有个常见误区——以为“准时还款”就能续贷。
但在银行眼里,这只是“合格”,不是“优质”。
银行的风控系统是靠评分模型跑出来的。
你的贷款、存款、理财、流水、交易频次,甚至手机银行活跃度,都会影响评分。
举个例子:
一个客户在建行存了30万,买了几款理财,每月都有流水;
展开剩余81%另一个客户贷款用得勤,但没啥存款、也不理财;
在模型里,第二个反而可能被打上“高风险”标签。
所以你不是“贷得太多”,而是“存在银行的钱太少”。
要想提高评分,最笨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银行多看到你。
存点钱在建行、理点财、用建行的对公账户走流水
用建行的账户发放工资,缴纳社保,支付供应商货款等等
久而久之,你在银行的“贡献值”上来了,评分自然也会跟着抬头。
银行怕你“吃不下”
续贷时,银行会重新审查你的整体负债。
还有些老板续贷被拒,是因为这一年里多了其他贷款
比如这期间你又新加了信用贷、抵押贷、保理、甚至网商贷,系统会觉得你“债多不愁”,还款能力打折。
银行看到负债增加,就会担心“你能不能还得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新增负债就一定过不了”,关键是你要让银行看到“这笔负债的合理性”。
另外,优化负债结构也很重要。
银行更认可“长期、低息”的负债,比如银行贷款,而不是“短期、高息”的网贷。
数据显示,网贷占比超过总负债30%的客户,续贷拒贷率比网贷占比10%以下的客户高40%。
所以如果有高息网贷,尽量先结清,再申请续贷,通过率会明显提升。
银行喜欢的是“可控负债”——你有借,但有节制,有收入能支撑。
在申请续贷时,别怕解释:
把新增融资的用途、回款周期、资金安排写清楚,让银行看出你是“算过账”的人。
哪怕暂时高负债,只要逻辑通、现金流顺,银行也愿意给机会。
银行把你当“新号”了
还有不少人因为“工商信息变更”被拒。
法人换了、地址改了、股东结构调了、甚至公司名称多了个字——这些变化,银行系统可能都视作“新主体”,
风控模型就会从头算一遍。
有次一个客户打电话来诉苦:“明明我只是换了注册地址,怎么续贷被拒了?”
查完才知道,他的旧地址在银行系统里还没更新,系统校验时对不上,直接判“异常客户”。
另外,如果企业在诉讼公告上出现过,哪怕只是当事人,系统也会亮红灯。
所以每次变更信息、打官司、被起诉,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客户经理。
银行讨厌“意外”,但能接受“透明”。
经营数据下滑
经营数据下滑,是续贷被拒的高发区。
银行看企业经营,不是只看账面利润,而是看趋势。
你的流水、纳税额、发票量、进销项数据要是连续几个月下滑,
系统会立刻认为你经营不稳——不稳就意味着风险。
我见过一个食品加工厂,去年下半年订单少了点,纳税额下降三成。
结果今年初申请续贷,被银行告知“经营数据下滑,不予通过”。
后来他拿出订单合同、未来客户计划,还有新签的商超合作协议,才重新批下来。
但经营有波动很正常,关键是要让银行相信“下滑是暂时的”。
另外,保持核心经营数据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比如每月流水可以降,但不能出现“连续3个月零流水”;
纳税可以少,但不能出现“连续2个月零申报”。
很多老板觉得“第一次贷过,续贷就是走流程”,
其实它更像一次重新面试。
银行续贷看的是“你这一年的综合表现”,从资产贡献到负债结构,从资质稳定性到信用记录,每个环节都有数据标准。
建议大家在续贷前1-3个月,先做一次“自我排查”:
银行不是看你还没还,而是重新评估你值不值得再信一次。
续贷拼的不是你口袋里的钱,而是你在银行体系里的“可信度”。
发布于:湖北省长宏网-中国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网-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